蘇合香簡介
傳說蘇合香是獅子屎提煉的!!?
又到了介紹藥材的時間,看看落落長的文獻梳理過程,增加一點冷知識吧~!!
蘇合香,又稱帝膏,梵名turuṣka,據《中國藥典》(2015年版)收錄,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(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.)的樹幹滲出的香樹蠟經加工精製而成。性狀為半流動性的濃稠液體,呈棕黃色或暗棕色,半透明,質黏稠,氣芳香。蘇合香在中藥中最有名的方子就是「蘇合香丸」、「冠心蘇合丸」,《本草備要》:「走竄,通竅開鬱,辟一切不正之氣」,現代藥理具有抗血栓形成效果,也是古代香方常出現的一味香藥。
一、釋名
蘇合香這名字與其植物來源說法很多,先引中國諸家之言
(一)《梁書》云:「中天竺國出蘇合香,是 諸香汁煎成,非自然一物也」又云:「大秦國人採得蘇 合香,先煎其汁,以為香膏,乃賣其滓與諸國賈人。是以展轉來達中國者,不大香也」
(二)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「今之蘇合香,赤色如堅木,又有蘇合油,如黏膠,人多用之」
(三)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:「按:郭義恭《廣志》云:『此香出蘇合國,因以名之』梵書謂之『咄魯瑟劍』」
又引陶弘景曰:「蘇合香,俗傳是獅子屎,外國說不爾。今皆 從西域來,亦不復入藥,惟供合好香爾」在正誤條下引蘇恭曰:「此是胡人誑言,陶不悟也」又引陳藏器曰:「蘇合香色黃白,獅子屎色赤黑,二物相似 而不同。獅子屎極臭。或云:獅子屎是西國草木皮汁所為,胡人將來,欲貴重之,故飾其名爾」
也就是說古代認為蘇合香是多種香藥煎煮出來的東西,另一說法是蘇合香是產自大秦國或蘇合國,採集榨汁後販售。陶弘景認為蘇合香是獅子屎提煉的,這說法當然被蘇恭、陳藏器打槍。此外,關於李時珍所說:「梵書謂之『咄魯瑟劍』」,即是梵文turuṣka。
二、經典引述
關於蘇合香的譯名很多,首先從梵文原典探索。梵本來源 Digital Sanskrit Buddhist Canon(DSBC),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m《妙法蓮華經》
22 bhaiṣajyarājapūrvayogaparivartaḥ〈藥王菩薩本事品〉:
velāyām(即時) agaru(沉香) turuṣka(兜樓婆) kunduruka(薰陸) rasaṃ(味) bhakṣayati(服、食) sma(所), campaka(金玉蘭) tailaṃ(油) ca pibati(飲)
漢譯相對應的經典:
(一)《正法華經》:「斷絕五穀專食眾香,眾香華汁而以飲之,日使身中內外皆香」(西晉.竺法護譯,A.D.286)
(二)《妙法蓮華經》:「即服諸香、栴檀、薰陸、兜樓婆、畢力迦、沈水、膠香」(姚秦.鳩摩羅什譯,A.D.403)
(三)《添品妙法蓮華經》:「即服諸香、栴檀、薰陸、兜樓婆、畢力迦、沈水、膠香」(隋.闍那崛多共笈多譯A.D.601)
由上引文可見turuṣka,譯師翻為兜樓婆,在佛教經典中,兜樓婆又有詮釋為白茅者,後文會繼續解釋。先將蘇合香相關的譯名羅列如下:
《蘇悉地羯羅經》:「都嚕瑟劍(二合,蘇合香)」
《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》:「蘇合香油」
《六字神呪經》:「都盧婆香油(蘇合香稀者是)」
《牟梨曼陀羅呪經》:「堵嚕色迦香」
《大威怒烏芻澁麼儀軌經》:「咄嚕瑟劍蘇合香」
《牟梨曼陀羅呪經》:「突縮迦香(酥合)」
《陀羅尼集經》:「都嚧瑟迦(二合)油(唐云酥合香是)」
《妙法蓮華經》「兜樓婆」
《翻譯名義集》:「【兜樓婆】出鬼神國,此方無故不翻。或翻香草,舊云白茅香。」「【咄嚕瑟劍】此云蘇合。」
《瑜伽師地論》:「窣堵魯迦」
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:「嘟嚕迦」
《瑜伽論記》:「窣堵魯迦香者則舊云斗樓婆香」
三、蘇合香、白茅香
在上引文中,《翻譯名義集》:「【兜樓婆】出鬼神國,此方無故不翻。或翻香草,舊云白茅香。」指出兜樓婆為白茅香,又云「【突婆】此云茅香」。在《陀羅尼集經》指出:「突婆香(唐云茅香)」。此處略為混亂,將兜樓婆、突婆、白茅香搞在一起了。
先引南傳經典《長老偈經》第一品,第二七偈
中譯
「突婆孤沙草,普塔吉羅草,與優尸羅根,以及們叉草,波羅婆草等,我心專遠離,由心離此草」
巴利文
Dabbaɱ kusaɱ poṭakilaɱ usīraɱ muñjababbajaɱ||
Urasā panudissāmi vivekamanubrūhayan' ti.|| ||
英譯
Dabba and Kusa grass and pricking stems
And all that hurts in brush and underwood
Forth from my breast I'll push and thrust away,
And go where I the growth may cultivate
Of heart's detachment, lone and separate.
從上引文,可知突婆的巴利文為Dabbaɱ,梵文為Darbha,在《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 》(阿育吠陀藥典)查詢,即可得到白茅(Imperata cylindrica),也就是中藥用的白茅,白茅與茅草葉緣皆有刺,所以路摩尚祇迦長老以此類草做為譬喻,須遠離它而免於受傷。
而turuṣka,在阿育吠陀藥用植物查詢,得到四個結果,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.(蘇合香)、Altingia excelsa NORONHA(細青皮)、Styrax officinalis L.(西洋安息香樹)、Hyoscyamus niger L.(茄科的天仙子)。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.(蘇合香)、Altingia excelsa NORONHA(細青皮),這兩種又是同屬於金縷梅科。
因此,兜樓婆turuṣka與突婆Darbha是不一樣的植物。然而,若一時找不到蘇合香,阿育吠陀也有將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用作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.(蘇合香)的代用品,同為Liquidamba楓香屬,其實味道也較為接近。另外市售精油中有一種是北美蘇合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 L.,雖然也是Liquidamba屬,但亞洲不產,還未購置也就不知道味道如何了~
此外,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的樹脂稱為「白膠香」,但與佛教經典中所用的薩闍囉娑(Sarjarasa)不同,可別混淆使用了~!
知臨香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