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玉冊》與《香乘》信靈香介紹
一、前言
焚香,除了是要讓空間充滿香氣,其最原始的用途是在「祭祀」,用現代的話語來詮釋,香料經過火焚燒之後,轉化為看得見的煙霧與看不見的氣味,亦即透過火的轉化,將物質的精華轉成向上升起的煙,向神明表達心意。漢民族在上古時期,便開始使用焚香,亦有諸多出土器物佐證。例如西漢時期的博山爐,主要材質為青銅或陶瓷,其特徵是爐蓋呈山形,焚燒時煙會從孔蓋飄出,猶如被雲霧繚繞的仙山,遨遊仙境。
二、二種信靈香
中古時期道教的戒律,不燒安息香、乳香、檀香,外夷所合成之香,這是有其歷史因素。所以就以降真香、靈香等藥材焚燒如《玉冊》信靈香。
(一)《玉冊》信靈香
在《中華道藏》第二十八冊收錄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》記錄信靈香的藥方與配製方法:
藥方:
「信靈香可以達天帝之靈。所忌者,安息香、乳香、檀香,外夷所合成之香,天律有禁,切宜慎之。信靈香品:降真、鬱金、沉香、速香各五錢,藿香八錢、藁本、甘松、白芷、陵零各一兩六錢,大黃、香附、玄參各二錢。」
奉祀五子神位:
「凡合香,於甲子前一日,於靜室合香之所置五子牌位,以香燈供養,務要潔淨,其神主有五:甲子之神,丙子之神,戊子之神,庚子之神,壬子之神。」
製作方法:
「甲子日攢香品。丙子日碾,戊子日和於一處,庚子日丸成,供於天壇之上,壬子日裝入葫蘆掛起,至甲日焚一丸,以祀天,其後不許常用,凡遇有急禱之事,焚之可以通神明之德。如出行在路,或遇惡人之難,或在江湖遭風浪之險,危急之中,無火所焚,將香於口內嚼碎,向上噴之,以免其厄。」

(二)《香乘》信靈香
另外,明代周嘉冑集前人的香譜著成《香乘》一書,其中也有摘錄信靈香,裡面還有一段小故事。引文如下:
漢明帝時,真人燕濟,居三公山石窰中,苦毒蛇猛獸邪魔干犯,遂下山改居華陰縣菴中,栖息三年,忽有三道者投菴借宿,至夜,談三公山石窰之勝,奈有邪侵內。一人云:「吾有奇香,能救世人苦難,焚之,道得自然玄妙,可昇天界。」真人得香,復入山中,坐燒此香,毒蛇猛獸悉皆遯默。忽一日,道者散髮背琴,虛空而來,將此香方寫於石壁,乘風而去,題名「三神香」,能開天門地戶,通靈達聖。入山可驅猛獸、可免刀兵、瘟疫,久旱可降甘霖,渡江可免風波。有火焚燒,無火口嚼從空噴於起處,龍神護助,靜心修合,無不靈驗
沈香、乳香、丁香、白檀香、香附、藿香、甘松以上各二錢,遠志一錢、藁本三錢、白芷三錢、玄參二錢、零陵香、大黃、降真、木香、茅香、白芨、柏香、川芎、三奈以上各二錢五分
用甲子日攢和,丙子日搗末,戊子日和合,庚子日印餅,壬子日入盒,收起煉蜜為丸,或刻印作餅,寒水石為衣,出入帶入葫蘆為妙。

三、簡述
《玉冊》與《香乘》的信靈香配方不同,但介紹大略相同。《玉冊》文中提及「信靈香可以達天帝之靈」,這香方是以藁本、甘松、白芷、陵零為主要核心,各佔一兩六錢;剛好這幾種也是味道很重的香藥,尤其是甘松,味道濃烈!但是在合香之後,就會與整體氣味合一!其次是藿香,藿香葉有特殊的草香味!降真、鬱金、沉香、速香是輔佐香氣,能壓制焦味。《香乘》信靈香成分較多元,加入檀香與乳香、丁香等中藥,使氣味能較為厚且焦味不明顯。
製作時程的部分
五子日,查了《欽定恊紀辨方書》,引文如下:
「《歷例》曰:太歲出遊日者:甲子日東遊,己巳日還位。丙子日南遊,辛巳日還位。戊子日遊中宫,癸巳日還位。庚子日西遊,乙巳日還位。壬子日北遊,丁巳日還位。共出遊二十五日。」
又引
「《考原》曰:出遊日各以五子日干為所徃之方,甲為東方木故甲子日東遊,......,五者生數之極,故各出遊五日共五五二十五也。」
五子日所涵蓋的範圍頗大,很多道法與術數的內容混雜一起,日後閱藏有心得再慢慢談。
四、使用方式
兩者皆為信靈香,能供養神祗、靜心修持。建議以香篆盤使用,或於淨爐內排成一字或馬蹄形,不要一大匙的催下去,有點太奢華且焦味會變很重,反而失去香氣。雖然道教有禁用檀香與膠香的戒律,但時過境遷,使用《香乘》信靈香而得應驗的人也很多,如果真的很在意,或是有意修持道法的朋友,或可採用《玉冊》信靈香,不犯禁焚檀香、膠香的戒律。
由於是特殊用途的香品,在選料與研製過程都遵守規則。若是製做臥香、微盤香,會依五子日製作;研製香粉的部分,大多跟著臥香原料走,或者避開戊戌、戊辰、戊寅日(《雲笈七籤》:「遇值戊辰、戊戍、戊寅,即不須朝真,道家忌此日辰」),擇清淨日研磨,設香案迎請高真證盟,恭誦《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》迴向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